阔别一载,年前孩子从美国回来与我们团聚。在一次晚饭间,我们聊到他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他告诉我们他这三年来在美国最大的收获是:1、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2、已经融入到国际文化中;3、已经培养了自己独立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相比三年前,他提出要去美国上大学时的三个理由:“1、希望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2、想挑战自己的潜能,跟世界其他孩子竞争;3、渴望融入到国际文化中。”我想相比预定目标,他收获到了更多。
常常有人问:为什么要留学?其实,留学并不需要太多理由,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留学目标。就如我们刚上学时老师常问的“为什么我要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回答么?其实,关键不在于问题是什么,而是我们内心究竟渴望什么样的答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只有带着一种理想去留学,去学习,去追求,你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还记得多年前看过一段关于放羊娃的对话:
“狗娃干嘛哪?”
“放羊。”
“放羊干啥呢?”
“卖钱。”
“卖钱干啥呢?”
“娶媳妇。”
“娶媳妇干啥呢?”
“生娃。”
“生娃干啥呢?”
“放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放羊有放羊的悠然自得,留学有留学的苦尽甘来。你是想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知识技能的国际型人才,还是偏安于一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学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途径,是一种追求。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留学是失败的,当年他几经波折去法国留学,历尽艰辛,因为种种原因而中途辍学,但正是由于他在法国的那段人生经历和磨练让他进一步探索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出路,结识了许多后来对他帮助颇大的朋友;在磨砺了意志的同时,他在国外的所见所闻,让他具有了开放的眼光,为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奠定了视野基础。如此,谁又能漠视留学对邓小平整个人生的影响呢?
留学并不需要太多理由,不论是迫于国内就业形势而出国深造,还是为圆父母心愿。不论是为报效祖国,抑或只是为了自我证明,重要的是每一个理由都应该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内心的驱使能帮助你的留学生涯别样精彩。1935年,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告别浊浪翻滚黄浦江,远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早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说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国报效祖国也许太遥不可及,但是我们总应该有最起码的人生追求,对成功的渴望。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鲁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人,所以赴日学医;后来他意识到要从思想上拯救整个民族,所以又弃医从文。留学与否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段成长的经历,而不是结果。我们一定是为了某种愿望,为了心中的某种理想和追求而出国留学!
1997年,我赴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我的目标就是要真切感受英语国家的人文,增强自身的英语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学术底蕴,同时探究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与思维差异,所以面对众多打工机会我没有动摇过,我知道为什么我要出国留学,而不是为留学而留学。
你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答案千千万万,可大可小,上可以俯瞰世界、报效祖国;下可以只为一己之私、圆已之梦。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在你内心一定有一个能让你自己满意、或者确切地说是能让你的未来满意的答案!正如诗人狄金森笔下的《篱笆那边》所描述的:“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只有我们自己爬过篱笆才能品尝到草莓;大洋彼岸,有我们最寻的梦想,只要我们敢于越过,就可以摘得理想的果实!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