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立足于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积极探索,办出了特色,其中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完善法律法规
为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适应能力,必须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创设制度环境,增强有效适应能力,改革目前高职教育法规空缺、只有一些原则性规定而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的局面。国家应成立高等职业教育立法委员会,建立一部专门规范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形成高职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作为法律制定的基础,在原有的高职办学方向、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软硬件资源配置等政策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规模持续增长,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以《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为基础,尽快出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条例》,进一步把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到专项立法的层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要互通互认,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两种证书培训内容衔接、融合,规范用人制度。在原有《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法》。其次,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范高等职业学院领导干部的任职条件,颁布《高等职业学院干部资格与任职条例》,使高等职业学院的领导逐步专业化、职业化。同时,国家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规范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的任职条件与资格,制定《高等职业学院教师资格条例》,该条例应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在理论要求和实践的能力上做出严格的规定。最后,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明确各方在合作中的责、权,扮演的角色,对培训计划、培训经费、教学培训设施、课程标准、评价考核等做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并严格监督、落实,以保证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
2.突出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实践性,实践课时达到全部学时的40%-60%,而且注重在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和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及实践学时规定多落实少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反差。为了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我们应借鉴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的经验,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实践性,狠抓实践培训,落实实践课时,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开放学校系统,深化产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保障经费投入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应用型、技能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社会实践性环节较多,培养成本较高。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是由地方政府投入,经费能保证办学的需要。而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制约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且政府投入仍然是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
4.加强就业指导
要改变我国重视招生环节,忽视培养过程、就业指导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倾向,就应借鉴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特别注重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帮助学生找工作的经验。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设有为毕业生提供工作信息的部门,并作了扎实的工作,我们也应效仿其做法,积极促进学生有效就业。高职院校应建立有企业、行业、学生、学院相关部门参加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就业信息部门,学生在校期间,帮助学生寻找业余工作,沟通用人渠道,邀请企业、行业界人士到校聚会,为推荐学生就业搭建平台;建立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根据市场需求,指导人才的供给,将职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职业辅导,引导学生确定目标,处理各种活动的转换与衔接,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到工作机会的过度。
5.实施开放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它集多种职业培训于一身,重视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教学内容不断纳入最新科技成果,使学院保持着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与较高的发展潜力。这种灵活、多样、开放的模式对于我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改革过去“大一统”的封闭的教学制度,改革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应像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那样注重个人天性和自由思想,尊重人的个性,把人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思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充分挖掘蕴藏于学生自身内存在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6.实施多元化的办学形式
为了提升主体的社会适应性,发挥潜在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以往学历教育的单一的办学形式,针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满足个人的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多元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差异,实施多元办学形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包括学历教育而且还包括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已经从教育的边缘走向核心,成为高等职院校人才培育的重要职能。新世纪初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要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为农业、农村、农民和西部大开发服务。根据这一要求,高职院校的对象要从即将走向劳动市场的青年人,扩大到社会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要从长周期的学历教育,向企业需求更加迫切的短期技术培训发展;这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建立起系统的、开放的、校企深度联合的、扭转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局面,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这也需要得到企业、行业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包括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接纳、就业安排以及经费支持等。相应地,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也应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科技成果的转让;其培养的人才不仅针对专业性职业岗位群,还要适应通用性职业岗位群;毕业生不仅要适应技术、管理型岗位,还要适应高技能操作岗位。高职院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学制形式的多样性上。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主要有两年制、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但这还不能充分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应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实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此外,还可开发远程网络教育。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必将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释放更大的能量。
CopyRight 2009---2011 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